Cell:沈西凌团队揭开癌症患者暴瘦的原因,并提出治疗方法
来源:生物世界 2025-08-10 11:49
该研究揭示了癌症诱导的炎症导致迷走神经功能紊乱,引发恶病质表型,而阻断迷走神经能够可恢复癌症相关恶病质小鼠模型的进食,减轻恶病质并延长其生存期。
据统计,50%-80% 的癌症患者会遭受癌症相关恶病质(Cancer-associated Cachexia,CAC)的困扰,这是一种以不可控制的体重减轻、食欲不振和肌肉消耗为特征的衰弱综合征,其会导致癌症治疗抵抗,增加癌症患者的死亡率。该综合征导致了近三分之一的癌症相关死亡,且目前无法治愈或逆转的方法。
2025 年 8 月 7 日,德克萨斯大学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沈西凌教授团队等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:Vagal blockade of the brain-liver axis deters cancer-associated cachexia 的研究论文。
该研究揭示了癌症诱导的炎症导致迷走神经功能紊乱,引发恶病质表型,而阻断迷走神经能够可恢复癌症相关恶病质小鼠模型的进食,减轻恶病质并延长其生存期。
在这项最新研究中,研究团队在癌症相关恶病质(Cancer-associated Cachexia,CAC)小鼠模型中发现,癌症诱导的全身性炎症会改变迷走神经张力(vagal tone)。这种迷走神经功能紊乱破坏了脑-肝迷走神经信号轴(brain-liver vagal axis),通过耗竭肝脏功能的关键转录调控因子 HNF4α,导致肝脏蛋白质代谢的重编程。HNF4α 的缺失扰乱了肝脏代谢并加剧全身炎症,最终诱导恶病质表型。
研究团队进一步证实,通过手术、化学药物、电刺激或非侵入性经皮装置靶向干预右侧颈迷走神经,可减缓癌症相关恶病质的进展、缓解临床症状,并与化疗发挥协同作用,改善小鼠模型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存率。
该研究的核心发现:
- 肿瘤诱发的炎症导致迷走神经功能障碍,从而引发恶病质表型;
- 迷走神经功能障碍会耗竭 HNF4α 并扰乱肝脏代谢功能;
- 右侧迷走神经切断术可缓解恶病质,使恶病质的严重程度与肿瘤负荷脱钩;
- 无创迷走神经阻滞可恢复小鼠进食,减轻恶病质并延长其生存期。
值得一提的是,2025 年 7 月 22 日,Cell 发表的另一项研究同样表明癌症恶病质的驱动因素在肝脏。
该研究表明,肝脏中的生物钟基因 REV-ERBα 紊乱,进而促进了肝细胞因子(主要是LBP、ITIH3 和 IGFBP1)的释放,促进多种细胞类型的分解代谢。而重新激活 REV-ERBα 表达,或抑制这几种肝细胞因子,能够显著改善癌症恶病质小鼠模型的体重减轻。
这两项揭示了肝脏在癌症恶病质中的关键作用,提供了癌症恶病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新靶点,为更好地诊断癌症恶病质以及探索治疗干预措施开辟了新的可能性。
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“来源:生物谷”或“来源:bioon”的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资料,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。非经授权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,须注明“来源:生物谷”。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,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。
